暂无评分
去评分 >
無論你本相如何
境遇如何
那份不離不棄的愛,就是家之所在
這是一本關於追尋與回歸的書,也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
人的一生似乎就是追尋的一生,追尋著那個能安頓自己身心的精神家園。有的人找到了,有的人沒有找到。有的人好像已經找到了,最終卻發現自己並沒有得著滿足。「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在書中你能看到懷揣鄉愁的落寞,也能發現身心得到安頓後的平安與喜樂。
本書初版多年後再版,旅德插畫師易平凡特別為之創作20余幅插畫,让讀者猶如泛舟於色彩繽紛的世界,跟隨作者寬闊的洞察,細品與回味紛繁世事中的寶貴信仰。
【推薦語】
神奇又感人的真人真事!能讓石心變肉心的,是那恆久忍耐又不求自己益處的愛。
——網友阿超評《一個流浪漢的百萬遺產》
謝謝基甸將霍金還原成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帶著悲憫之情來記錄一個悲劇。
——網友艾寧評《霍金的婚姻與信仰》
我們做父親的,實在應該好好想一下:該怎麼樣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網友評《為人子與為人父的魯瑟》
很多人認識基甸,都是因為他十幾年前和方舟子關於信仰的論戰。十幾年後,方氏以打假成名,而基甸則華麗轉型,不再做辯鋒犀利的論道者,而是用他溫和的博客帶你去看世界,看搖滾歌星,看當紅電影,看名人政客……看一切的背後,看人心的盡頭,看見那只看不見的大手。
——蘇雪菲(編輯)
基甸的靈性寫作告訴我們一個原理:信仰不是一種與人隔閡的宗教,而是一種生命規律,就像先得有一棵樹的存在,然後關於這棵樹的知識才是有用的。認可了這個原則,生命和知識就一同變得有價值了。
——北村(作家)
如何看待今日世界的衝突,社會學家D. J. 亨特曾提出著名的「文化戰爭」的觀念。在這本書里,基甸向我們講述了西方、尤其是美國的科學與信仰、教育、學術等領域中的文化衝突。我認為基甸的文字不僅僅有介紹性的意義,而且有啓蒙的作用,讓我們丟掉意識形態的眼鏡,平和地去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正在發生什麼。
——彭強(出版人)
人類所有的活動都離不開自身所持的價值觀。在所有價值觀的衝突里,最終極的是信仰之間的博弈。華人知識分子中信仰上帝的為數不多,基甸屬於其中一位。他以跨文化的身份提醒人們如何在複雜的文化信息里靠近真理,並以敏銳的觀察力和細微的聲音幫助我們尋找那一條通往永恆的路。
——朱久洋(藝術家)
【作者簡介】
基甸,本名程松,旅美成都人,作家、講員、媒體工作者。自稱「網上雲遊理科男,海外文化觀察員」。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理學碩士,美國改革宗神學院神學碩士。
曾多年在美從事化工科研開發和管理工作。1995年始觸中文網絡,後一直活躍於其上,其網絡寫作受到中國知識分子的關注和喜愛。著有《萬有之上:基督教與科學的奇緣》和《穿越網絡的信仰思辨》,並有數百篇文章發表於中英文報刊。
【插畫師簡介】
易平凡,別稱「平凡媽媽」,曾為中學英語特級教師,退休後開啓「走遍歐洲、寫遍歐洲、畫遍歐洲」的別樣人生,寫就數十萬字的遊記、隨筆,創作千餘幅插畫。2016年至2022年,出版《畫游冰島》、《平凡畫歐洲》、《畫游巴黎》、《畫游西班牙》、《畫游德國》等畫冊,並在成都等地舉辦多場畫展。2023年發行電子畫冊《向死而生》中文、英文和烏克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