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分
去评分 >
本書是探討中國哲學與文學中一個很特別的理學,就是境界,我在50歲時出版《中國哲學的重構》一書,指出境界是「生活世界本身,是無限複雜的事件網絡,而有多面向的呈現。不同的修養工夫進路,會從獨特面向來觀生活世界,只能見其一面向的真像,但不能見其整體。」這些對生活體悟的人生真相,有些境界的領悟和推進,是從人修養而可體會到的。
由信仰進入重生得救之後,如何在靈性上有所提升,而展示屬靈生命的境界呢?那與信基督前的佛道儒境界又有完全不同的體悟了。佛、道、儒是修養所達的不同領悟,其中契會到佛學的緣起性空,無常無我,道家的大道自在,無為無不為,及儒家的仁心流發,良知與天地本體合一。這些是人從哲學與修養達至的人生境界,但不是與上帝感通的境界。與上帝感通的境界,不能單由人這邊達至,而是由上帝主動臨在,從啟示與救贖,而產生人與神相遇感通,而重生得救的大自在和喜樂,對這境界的反思是神學的。
本書最後一部份論述境界神學,是通過耶穌在山上陳述的八福,去描述基督徒屬靈生命的八重境界,使人能以信心、盼望和愛心提昇靈性,與上帝恩情共融。要進入八重境界,必須先靈性上進入上帝的恩情,而委身跟從上帝的旨意行事,而實踐天國的使命,在地上行出無條件的愛,是一種國度的境界。
【作者簡介】
梁燕城,十三歲開始閱讀老莊思想與希臘哲學,追求人生出路,之後研讀佛、道、儒經典,也打坐修養,曾求教隱世老法師學佛,大學時追隨新儒學大師唐君毅等,研讀儒學,對中國古今哲理有領悟心得,後在修養中反省到罪的問題,讀聖經而明耶穌基督救贖之道,成為重生基督徒。而後又研讀神學與靈修學之道,在美國夏威夷大學獲得哲學博士,跟從哲學大師方東美弟子成中英,專研中國易學的本體詮釋學與儒學方法論。多年來尋求基督信仰與中國哲理會通與轉化,及發展中華神學。
今為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創辦人及院長,《文化中國》學術季刊總編輯、中華神學《研究季報》學術季刊總編輯、曾為加拿大維真學院中國研究部創辦人、西三一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人文宗教學院研究項目副主任、山東大學與中山大學博士生指導教授、四川大學985工程宗教與社會研究新基地教授、2023年獲暨南大學文學院及外國語學院聘為兼職教授。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理事、曾多年為香港和溫哥華報刊專欄作家、美加兩大城市中文電台時事評論員。
2001年開始在中國山區扶貧助學,到2023年底資助了21,000多人次貧苦學生。2012年獲中國委任為政協海外列席代表,同年因在中國的貢獻獲得加拿大英女皇勳章,2016及2017年被廣西自治區政協委任為海外貴賓,2018年獲加拿大建國150周年國會紀念狀及獎狀,2019年因中國貧困兒童教育與弘揚中國文化的貢獻獲美國加州州議會獎狀。出版學術與普及著作33本,發表論文120多篇,數十套影音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