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 登 录

网站导航

结算币种

HKD(HK$)  |  CNY(¥)
TWD(NT$)  |  USD(US$)
CAD(CA$)  |  EUR(€)
AUD(AU$)  |  SGD(SG$)
MYR(RM)  |  IDR(Rp)
GBP(£)  |  KRW(₩)
JPY(円)  |  THB(฿)
NZD(NZ$)  |  BRL(R$)

界面语言

简体  |  繁體  |  English
logo
Book cover
6折

暂无评分

去评分  >

起風了(繁)

HK$ 30 (¥30)  HK$50
(支持多种货币结算,可在导航栏中切换参考货币)
作 者 : 王榮恩
其他语言版本 :简体版
本书纸质版 :暂未供应

我偶爾會去逛逛基督教書店。書架上大多是關於婚姻、教牧、聖經解析的書,很少看到小說。

我喜歡小說,相比其他文學體裁,它更溫柔,也更開放,給予我們想像與反思的空間。也許,作為一名80後,我的思維方式更貼近後現代——不那麼線性,不那麼確定。

作為一個信三代,這本書就是用小說的方式,希望呈現基督信仰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樣貌。不是為了迎合某種既定的答案,而是對信仰本身的一種追問。這樣的追問,不是否定信仰,而是為了更誠實地走近它。

我想,若我們的信仰缺乏一種認真的精神,它就容易淪為一種空洞的宗教。當我們還會質疑,還會為之感到不安,也許正說明我們的心尚未麻木,我們的生命仍在跳動。

這部小說集,寫給那些在信仰中曾感到迷失,在基督教家庭裡渴望喘息,在掙扎中依然渴望真實與盼望的人。

本書是一部以某南方城市為背景的短篇小說集,聚焦于受倪柝聲神學影響的「小群」家庭教會。在這個強調順服、聖潔與「分別為聖」的信仰體系中,家庭與信仰深度交織,個人的聲音與情感往往被忽略,甚至被視為屬靈成長的障礙。

《起風了》 收錄九篇短篇小說,描繪信仰與家庭倫理之間的複雜張力,觸及性別角色、婚姻關係、親子互動、童年創傷與代際衝突等現實議題。我想以克制而誠實的筆觸,呈現那些生活在教會體系中的人們,如何在沉默中掙扎,在規條之間尋找愛的出口。同時也提出一個深刻的追問:當信仰與人的真實經驗發生錯位,我們是否還有勇氣,回到恩典與自由的起點?

  • 《橋》 男孩喬每個週末都隨家人穿過那座舊橋前往外婆家。橋是他唯一期待的風景,也是他沉悶宗教生活中片刻的自由象徵。故事揭示了家庭與信仰的機械重複與個體感受的疏離。
  • 《葬禮》 一個家庭在老母親的葬禮上短暫團聚。人是否冷漠,是否有血有肉,往往在送別的時刻顯露無遺。最諷刺的是,整場葬禮中唯一落淚的人,流淚的理由不是因為愛,而是因為恨。
  • 《起風了》 年輕人最渴望的是自由。風可以吹散閉塞的空氣,牆角的黴味,以及困在人心中的無形枷鎖。如果信仰無法帶來自由與愛,那麼我們只能渴望一陣風,將那些不屬於神的東西,一併卷走。
  • 《除夕》 同樣是除夕夜,同樣是一桌年夜飯,同樣是出國留學的決定。但在教會內部早已形成的階層差異中,結果註定不會相同。
  • 《美容室》 婚姻就像理髮師剪落的髮絲,剪不斷,理還亂。而美容室,成了那些困於婚姻中的人少有的庇護所,一個容許自由呼吸與彼此安慰的空間。
  • 《婚紗》 一件婚紗引發了家庭中的巨大爭執,爭論的焦點不是婚禮,而是「軟弱」與「聖潔」的定義。女孩的身體、美感與選擇,被迫讓位於宗教教義的審判,映照出女性在信仰話語下的失聲與抗爭。
  • 《山田與狗》 生活日復一日,仿佛死水一般,連信仰投入其中也濺不起漣漪。於是,有人開始問:如果什麼都無法改變,我們為什麼還要信?
  • 《登山》 如果信仰只是讓人成為更「優秀」的人,或成就某種階級躍遷的工具,那神就被我們大大地縮小了。
  • 《禮拜》 「小群」教會獨有的禮拜形式,對大人而言早已習以為常。但當整個過程被一個小男孩的眼光重新觀看,一切的莊重與神聖,也許都顯得格外陌生而荒誕。

 

【作者簡介】 

王榮恩,哥倫比亞國際大學神學研究碩士。自幼成長於基督徒家庭,信仰背景深植于倪柝聲神學傳統的「小群」教會。大學畢業後,曾接觸多個宗派,並開始思索信仰與教會之間的張力,關注宗教系統下個體的困境、沉默與渴望。寫作風格克制、象徵、富有裂隙感。曾於《海外校園》《舉目》等雜誌發表多篇文章。本書為其首部短篇小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