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 登 录

网站导航

结算币种

HKD(HK$)  |  CNY(¥)
TWD(NT$)  |  USD(US$)
CAD(CA$)  |  EUR(€)
AUD(AU$)  |  SGD(SG$)
MYR(RM)  |  IDR(Rp)
GBP(£)  |  KRW(₩)
JPY(円)  |  THB(฿)
NZD(NZ$)  |  BRL(R$)

界面语言

简体  |  繁體  |  English
logo
Book cover
6折
5
(1 评分)

起风了(简)

HK$ 30 (¥30)  HK$50
(支持多种货币结算,可在导航栏中切换参考货币)
作 者 : 王荣恩
其他语言版本 :繁體版
本书纸质版 :暂未供应

我偶尔会去逛逛基督教书店。书架上大多是关于婚姻、教牧、圣经解析的书,很少看到小说。

我喜欢小说,相比其他文学体裁,它更温柔,也更开放,给予我们想象与反思的空间。也许,作为一名80后,我的思维方式更贴近后现代——不那么线性,不那么确定。

作为一个信三代,这本书就是用小说的方式,希望呈现基督信仰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样貌。不是为了迎合某种既定的答案,而是对信仰本身的一种追问。这样的追问,不是否定信仰,而是为了更诚实地走近它。

我想,若我们的信仰缺乏一种认真的精神,它就容易沦为一种空洞的宗教。当我们还会质疑,还会为之感到不安,也许正说明我们的心尚未麻木,我们的生命仍在跳动。

这部小说集,写给那些在信仰中曾感到迷失,在基督教家庭里渴望喘息,在挣扎中依然渴望真实与盼望的人。

本书是一部以某南方城市为背景的短篇小说集,聚焦于受倪柝声神学影响的“小群”家庭教会。在这个强调顺服、圣洁与“分别为圣”的信仰体系中,家庭与信仰深度交织,个人的声音与情感往往被忽略,甚至被视为属灵成长的障碍。

《起风了》收录九篇短篇小说,描绘信仰与家庭伦理之间的复杂张力,触及性别角色、婚姻关系、亲子互动、童年创伤与代际冲突等现实议题。我想以克制而诚实的笔触,呈现那些生活在教会体系中的人们,如何在沉默中挣扎,在规条之间寻找爱的出口。同时也提出一个深刻的追问:当信仰与人的真实经验发生错位,我们是否还有勇气,回到恩典与自由的起点?

  • 《桥》 男孩乔每个周末都随家人穿过那座旧桥前往外婆家。桥是他唯一期待的风景,也是他沉闷宗教生活中片刻的自由象征。故事揭示了家庭与信仰的机械重复与个体感受的疏离。
  • 《葬礼》 一个家庭在老母亲的葬礼上短暂团聚。人是否冷漠,是否有血有肉,往往在送别的时刻显露无遗。最讽刺的是,整场葬礼中唯一落泪的人,流泪的理由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恨。
  • 《起风了》 年轻人最渴望的是自由。风可以吹散闭塞的空气,墙角的霉味,以及困在人心中的无形枷锁。如果信仰无法带来自由与爱,那么我们只能渴望一阵风,将那些不属于神的东西,一并卷走。
  • 《除夕》 同样是除夕夜,同样是一桌年夜饭,同样是出国留学的决定。但在教会内部早已形成的阶层差异中,结果注定不会相同。
  • 《美容室》 婚姻就像理发师剪落的发丝,剪不断,理还乱。而美容室,成了那些困于婚姻中的人少有的庇护所,一个容许自由呼吸与彼此安慰的空间。
  • 《婚纱》 一件婚纱引发了家庭中的巨大争执,争论的焦点不是婚礼,而是“软弱”与“圣洁”的定义。女孩的身体、美感与选择,被迫让位于宗教教义的审判,映照出女性在信仰话语下的失声与抗争。
  • 《山田与狗》 生活日复一日,仿佛死水一般,连信仰投入其中也溅不起涟漪。于是,有人开始问:如果什么都无法改变,我们为什么还要信?
  • 《登山》 如果信仰只是让人成为更“优秀”的人,或成就某种阶级跃迁的工具,那神就被我们大大地缩小了。
  • 《礼拜》 “小群”教会独有的礼拜形式,对大人而言早已习以为常。但当整个过程被一个小男孩的眼光重新观看,一切的庄重与神圣,也许都显得格外陌生而荒诞。

 

【作者简介】 

王荣恩,哥伦比亚国际大学神学研究硕士。自幼成长于基督徒家庭,信仰背景深植于倪柝声神学传统的“小群”教会。大学毕业后,曾接触多个宗派,并开始思索信仰与教会之间的张力,关注宗教系统下个体的困境、沉默与渴望。写作风格克制、象征、富有裂隙感。曾于《海外校园》《举目》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本书为其首部短篇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