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 登 录

网站导航

结算币种

HKD(HK$)  |  CNY(¥)
TWD(NT$)  |  USD(US$)
CAD(CA$)  |  EUR(€)
AUD(AU$)  |  SGD(SG$)
MYR(RM)  |  IDR(Rp)
GBP(£)  |  KRW(₩)
JPY(円)  |  THB(฿)
NZD(NZ$)  |  BRL(R$)

界面语言

简体  |  繁體  |  English
logo
Book cover
78折

暂无评分

去评分  >

愛之思:馬希翁的《情愛現象學》(繁)

HK$ 59.28 (¥59.28)  HK$76
(支持多种货币结算,可在导航栏中切换参考货币)
作 者 : 郭智豪
出版社 :文艺出版社
其他语言版本 :简体版
本书纸质版 :暂未供应

愛「是」什麼?愛又「意味」著什麼?愛有可能嗎?這種可能性又該作何理解? 

這一困擾吸引著古今哲人、詩人,以及神學家不斷探究的問題,由法國哲學家馬希翁在其《情愛現象學》中,以神學之闡發並展開的現象學描述,獲得了一種介於現象學與神學之間的解答。 

本書作者即依循《情愛現象學》的思路,從愛與被愛之可能性或不可能性的問題意識出發,進行一場深刻的愛之思:既是一種關於愛的哲學思考,更是一種哲學在愛中的思考。 

現象學與神學,在馬希翁超克形上學(或本體–神學)的宏大計劃中交織重疊,最後在愛的分析中爆發出巨大的張力,對現象學和神學的方法原則都構成了挑戰。 

本書的〈導論〉清楚且有系統地說明了胡塞爾、海德格以及當代法國的現象學發展脈絡,並為馬希翁的思想進行定位;正文則是對《情愛現象學》作出詳細的文本探討,展現了如何透過現象學來把握愛這個神學議題,呈現出「現象學的神學轉向」,對「愛」作出徹底的分析。 

本書收錄兩篇特別附錄: 

  • 〈再見?以馬忤斯路上〉:探討馬希翁對基督神學的定位以及相關的啟發; 
  • 〈寄望於再見的愛〉:探討馬希翁在《情愛現象學》中對上帝的提及。 

本書特色: 

  • 詳盡且清晰的學術傳承脈絡說明 
  • 展現以現象學探討神學的可能性 
  • 對於「愛」提供更多的認識可能 

 

【推薦語】 

十分樂見該書的出版問世,增進台灣學界對於當代法國哲學的神學轉向的認識。 

——游淙祺,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作為思想之可能性,向漢語學界展示了現象學的神學轉向的一個重要的範例之一項成果。 

——曾慶豹,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 

郭智豪,馬來西亞柔佛人,中山大學社會學學士、哲學碩士,目前在峇株巴轄一家幼兒園兼職,偶爾讀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