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 登 录

网站导航

结算币种

HKD(HK$)  |  CNY(¥)
TWD(NT$)  |  USD(US$)
CAD(CA$)  |  EUR(€)
AUD(AU$)  |  SGD(SG$)
MYR(RM)  |  IDR(Rp)
GBP(£)  |  KRW(₩)
JPY(円)  |  THB(฿)
NZD(NZ$)  |  BRL(R$)

界面语言

简体  |  繁體  |  English
logo
Book cover
78折

暂无评分

去评分  >

爱之思:马希翁的《情爱现象学》(简)

HK$ 59.28 (¥59.28)  HK$76
(支持多种货币结算,可在导航栏中切换参考货币)
作 者 : 郭智豪
出版社 :文艺出版社
其他语言版本 :繁體版
本书纸质版 :暂未供应

爱“是”什么?爱又“意味”着什么?爱有可能吗?这种可能性又该作何理解? 

这一困扰吸引着古今哲人、诗人,以及神学家不断探究的问题,由法国哲学家马希翁在其《情爱现象学》中,以神学之阐发并展开的现象学描述,获得了一种介于现象学与神学之间的解答。 

本书作者即依循《情爱现象学》的思路,从爱与被爱之可能性或不可能性的问题意识出发,进行一场深刻的爱之思:既是一种关于爱的哲学思考,更是一种哲学在爱中的思考。 

现象学与神学,在马希翁超克形上学(或本体–神学)的宏大计划中交织重迭,最后在爱的分析中爆发出巨大的张力,对现象学和神学的方法原则都构成了挑战。 

本书的〈导论〉清楚且有系统地说明了胡塞尔、海德格以及当代法国的现象学发展脉络,并为马希翁的思想进行定位;正文则是对《情爱现象学》作出详细的文本探讨,展现了如何透过现象学来把握爱这个神学议题,呈现出“现象学的神学转向”,对“爱”作出彻底的分析。 

本书收录两篇特别附录: 

  • 〈再见?以马忤斯路上〉:探讨马希翁对基督神学的定位以及相关的启发; 
  • 〈寄望于再见的爱〉:探讨马希翁在《情爱现象学》中对上帝的提及。 

本书特色: 

  • 详尽且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说明 
  • 展现以现象学探讨神学的可能性 
  • 对于“爱”提供更多的认识可能 

 

【推荐语】 

十分乐见该书的出版问世,增进台湾学界对于“当代法国哲学的神学转向”的认识。 

——游淙祺,国立中山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 

 

以“爱”作为思想之可能性,向汉语学界展示了“现象学的神学转向”的一个重要的范例之一项成果。 

——曾庆豹,辅仁大学哲学系教授 

 

【作者简介】 

郭智豪,马来西亚柔佛人,中山大学社会学学士、哲学硕士,目前在峇株巴辖一家幼儿园兼职,偶尔读神学。